11月17日是第20个“世界慢阻肺日”,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慢阻肺患者人数接近一亿人。在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3.7%。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秋冬季节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慢阻肺一直以来都是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隐匿在我们身边“不会呼吸的痛”。今天苏小新邀请我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经超为大家科普沉默的杀手——慢阻肺。
经医师您好,今天是“世界慢阻肺日”,很多人对慢阻肺这个疾病病不了解,所以咱们的话题就围绕它展开。
小新你好呀,第一次接受采访,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哈哈,首先我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不可逆受限特征的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
那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
1、戒烟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戒烟是预防、阻止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也应避免二手烟的吸入,同时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应做好劳动保护。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3、防治呼吸道感染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4、科学的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等。
5、耐寒能力锻炼
耐寒能力的降低可以导致慢阻肺患者出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耐寒能力对于慢阻肺患者显得同样很重要。患者可采取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每天坚持户外活动等方式锻力。
经常听电视上说,得了这个病要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呼吸功能锻炼能帮助慢阻肺患者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我在这里教大家几个方法:
1.腹式呼吸
体位:站、立、坐、卧皆可,但以躺在床上为好。方法:仰卧于床上,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由鼻慢慢吸气,最大限度的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变。当吸到不能再吸气后,再用嘴巴缓缓呼出气体。一吸一呼掌握在15秒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
2.缩唇呼吸
吸气时,由鼻子吸入气体,每次吸气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
呼气时缩拢嘴唇呈吹哨样,每次呼气持续4到6秒,然后用鼻子轻轻轻轻吸气。要求呼气时间要长一些,尽量多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
3. 吹水泡法
用一根长吸管和半杯水,患者含住吸管放进水中均匀吹气。
4.吹气球法
深吸一口气至不能再吸气,稍屏气后对这气球慢慢吹,直到吹不动为止,每次15-20分钟,每天5-6次,或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吹气球不是在于吹的多,而是在于吹得长)
学到了,真的是太实用了!
最后给大家提三个建议:建议1:高危人群做肺功能检测,确诊后及早治疗建议2:遵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用药建议3:选择使用能够稳定递送药物的吸入装置
谢谢经医师给大家普及这么多知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起来,远离慢阻肺这个“冷漠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