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85岁的杨大爷,像往常一样在家锻炼时,突现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家属随即带其就近就医。经过相关检查,报告中显示存在多发性脑梗死、室旁脑白质疏松、两肺多发炎症且合并抗酸杆菌阳性,转至我院进一步治疗。
杨大爷入院时体温最高时达到38.8℃,全身水肿,身体受压部位出现多处压疮同时伴有痰血。在治疗过程中,杨大爷因担心拖累家人情绪日渐消极,吃不下,睡不着,体重直线下降,一度想放弃治疗。徐艳护士长得知患者情况后,组织科室人员第一时间成立特护专组,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其预后情况并提供人文服务。由于杨大爷身体虚弱,刚入院时需要长期卧床,604病区护理团队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制定了详细的翻身及皮肤护理计划。经过二十几天的翻身换药与悉心照护,杨大爷的病情好转,全身水肿消退,从原来的卧床,到现在的小范围活动,病情也有所好转,杨大爷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受压部位伤口创面逐渐愈合,近日顺利出院。
疾病无情人有情,医疗手段往往只能有时治愈,然而我们却可以常常去帮助,一直去安慰,给患者带来些许温暖,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每一个细小的护理行为中传递温暖,传递爱,使用细水长流般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重症科室的护理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院有家的温暖,医护有亲人般的关爱”的责任与担当。
下面图片是杨大爷转入我院时和现在的皮肤状态对比图,由此可见翻身及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做翻身护理,是因为翻身可以给患者带来身体的舒适,而且可以有效地预防褥疮发生,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有研究表明:90°侧卧病人皮肤受压的平均弧度>30°。从预防压疮、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最佳翻身侧卧角度应<90°,采取30°侧卧位使身体受压面积最大,局部所受压力变小分散,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与发展。
1.准备翻身体位---仰卧位,移动身体
将病人仰卧,两手交叉放在腹部,环抱肩部向近侧移位,再环抱髋部向近侧移位,最后将双腿向近侧移位,将头向对侧转,支起双腿,屈膝。
注意事项:
操作时动作轻盈,移动病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拽,以免擦伤皮肤。
2.掌握受力点,节省体力
一手放于病人肩部,另一只手扶住病人膝部。
注意事项:
操作时尽量站在床边的中间位置,两腿分开、同肩宽,以节省体力。
3.帮助病人整体侧翻
轻轻将病人转向对侧,整体翻身,在其背部防止软枕,使其背部斜靠在软枕上,胸背部与床面成30度。
注意事项:
侧翻后可一手扶住病人,一手将床单拉平整,并检查有无渣屑;检查受压皮肤情况,皮肤有红肿和破损时应增加翻身次数;可为长期卧床的病人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松动,利于排出。
4.帮助病人摆好体位,保持舒适
受压的手臂垫一软枕,另一只手抱一软枕,促进血液循环,上腿屈膝,下腿伸直略弯曲,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保护病人皮肤,两小腿各放一软枕,注意悬空足跟及踝关节,在病人背部放一梯形枕或软枕。
注意事项:
摆体位时应根据病人的舒适度适当调整位置,并悬空踝关节及足跟;翻身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