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李女士(化名)近日坐飞机从新西兰飞往广州,谁知刚落地10分钟不到就晕倒了,经过紧急抢救送医仍不幸离世,医生推测这是由肺栓塞引发的心跳呼吸骤停。无独有偶,50多岁的李先生因右下肢肿胀疼痛5天来院就诊。患者自述近期出去游玩长时间驾驶车辆,导致下肢产生麻木不适感,下肢周径较之前增粗,皮肤紧绷发亮。接诊医师刁鹏飞主任为其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血管超声检查显示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检测值高达8.2mg/L(正常值<0.5mg/L)。一旦大块血栓脱落,会引起大面积肺栓塞,致死率非常高,后经积极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
刁鹏飞主任提醒,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如果长时间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会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如果再有一些基础的血管问题,就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栓子一旦脱落,就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
今天,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VTE专科护理学组带大家识别这一“沉默的杀手”。
VTE的本质与巨大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腿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时造成永久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栓后综合征)。
肺栓塞(PE):是DVT最危险的后果!脱落的血栓随血流阻塞肺部动脉,引发突发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晕厥,甚至猝死。PE起病急、进展快,是住院患者死亡的“头号凶手”之一。核心警示:肺栓塞患者可能在DVT症状轻微或无感时骤然发病,杀伤力巨大!
为何称VTE为“沉默的杀手”?
高发病率:绝非罕见,全球高发,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强隐匿性:多数DVT症状不明显或易被忽视(尤其在卧床、术后患者中),而肺栓塞首发症状可能就是致命的。
揪出风险元凶:VTE的危险因素
VTE的发生是内在体质与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风险是预防的基础:
内在易感因素 (自身条件):
生命阶段与状态:高龄 (60岁风险陡增)、妊娠期及产后6周、肥胖 (BMI ≥30)。
既往与遗传:曾患过VTE、有家族VTE病史或筛查出遗传性/获得性易栓症。
疾病影响:活动期恶性肿瘤(极高危!)、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呼吸衰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
激素影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疗。
外在触发因素 (环境/事件):
手术创伤:大型外科手术(骨科关节置换、肿瘤切除、腹部/盆腔手术尤甚)、严重创伤(尤其脊髓损伤、下肢骨折)。
活动受限:长时间卧床(≥72小时)、长途旅行(航空/陆地交通 >4小时不动)。
医疗操作:急性内科疾病住院、重症监护、中心静脉置管。
其他:某些化疗、脱水等。
关键点:多种危险因素叠加时,发生VTE的风险成倍增长!住院期间是VTE发生的“高危期”,需格外警惕。
专家提醒
如果久坐后腿部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和肿胀,应及时就医,在得到明确诊断结果之前,患者需尽量减少活动,也不能进行按摩或热敷,避免引起血栓脱落;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等情况,很有可能是已经出现肺栓塞,这时必须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