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来,炎炎夏日,气温动辄35度以上,加上必须戴的口罩,很容易造成中暑。今天,我们请到我院内科副主任周海娟和您聊聊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以夏季发生为主,夏天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30摄氏度,或相对湿度>73%,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中暑的发生率将会显著升高。
哪些人群容易中暑?
1)婴幼儿、孕妇和65岁以上的老人;
2)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3)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4)饮酒或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中暑有哪些症状?
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可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中暑了应该怎么办?
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或阴凉的地方,脱去外衣休息。同时实施物理降温措施(如反复用冷水擦拭、冷水浸泡、电风扇或者空调帮助降温)。可以饮用冷的淡盐水或者饮料。在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冰盐水200ml灌肠或者口服中药解暑类药物。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重度中暑者,在现场救护、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
如何预防中暑?
1) 保持凉爽: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
2) 仔细安排户外活动: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3) 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
4) 涂防晒霜: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
5)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才喝水。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摄入,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如绿豆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