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特色诊疗

DSA介入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0 10:59:56 阅读次数:56次


IMG_2036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现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优点: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具有适应症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介入种类:介入治疗的技术很多,首先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按照治疗疾病所属的系统,又可分成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骨骼肌肉介入等。

介入适应症:介入技术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其中最主要优势在于血管性疾病和实体肿瘤的微创治疗。

血管性疾病方面:包括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动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的栓塞治疗、预防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技术、各种血管造影诊断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动脉栓塞与药物灌注、外科手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肿瘤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非血管介入:包括各种经皮穿刺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骨转移或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咨询电话:0514-87837981;15861363039(周主任)